近日发生的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食物中毒造成多人死亡的事件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目前此次事件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这种高死亡率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到底是何方“神物”,今天小编带你解开它神秘的面纱。 1、身份解析: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domonas cocovenenans supsp.farino fermentans)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食物中毒菌,它存在于发酵的玉米、糯玉米、黄米、高梁米、变质银耳以及周围环境中,它是酵米面及变质银耳中毒的病原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2.5-3μm,宽0.5-1.0μm,呈杆状、球杆状或稍弯曲,两端钝圆,无芽胞,有鞭毛。 2、生长环境: 本菌为兼性厌氧,但易在表面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pH5-7范围内生长较好。 3、中毒的主要症状: 开始患者感到上腹部不适,少数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严重者出现黄疸、昏迷、四肢抽搐、少尿、血尿、便血和尿潴留,呈现休克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 4、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该菌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5、中毒预防: 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